乡村发展需要规划引导
农业部bet365娱乐平台 监测处 张淑霞
春节期间,我按照农业部回乡调研活动的要求,利用过年回家走亲访友的机会,了解了村里的生产生活情况及村民的真实想法。现将回乡调研的成果报告如下:
我的家乡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良庄镇,处于大汶河支流—柴汶河的冲积平原上。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种植蔬菜,特别是反季节蔬菜。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村里就有人搞蔬菜大棚,并逐渐在附近几个村子扩大开来,而蔬菜批发市场的建立更让周围十几个村子的蔬菜种植产业发展起来。我想家乡的发展状况能一定程度上代表在90年代初农业经济率先发展,但是由于缺乏规划和引导而一直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农村经济形态。下面我将从家乡的变化、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与对策三个方面介绍家乡的情况。
一、家乡的变化
首先,居住条件明显改善。走在村子里两层或三层楼房随处可见,特别是在村里主要道路两旁的房子基本都是新建两层楼房。而得益于政府的扶贫政策,一些困难户的房屋也得到翻新或修缮,村里的居住条件普遍得到改善。现在村里家家通自来水,大部分家庭都已配备了太阳能、洗衣机、冰箱这些家用电器,厕所也部分实现了冲水式的。
其次,交通出行极大便捷。村里的道路基本硬化,特别是通往村民田间地头的路也修成了水泥路,这极大方便了农用机械的使用,用来耕地、调沟、播种等的小型农用机械成了每家必备的农用工具。另外,村子里部分家庭已买了汽车,出行更加便捷。
最后,乡村环境更加整洁。从去年开始,村里每隔几排房子就设置一个垃圾箱,村民的生活垃圾都统一运走处理。村里还聘请了保洁员,负责乡村主要道路的卫生维护。
二、家乡存在的问题
一是乡村经济有待规划提高。
村民的经济来源主要是蔬菜种植和打工。务农的村民基本在40岁以上,年轻一点的由于受不了种地的辛苦,或者觉得在家种地没面子,基本在城里打工或做小生意。现在村里平均每个村民有九分的口粮地,通过个人之间的流转,在家搞蔬菜种植的家庭平均经营五至六亩的土地。每亩地的种植成本在3000-4000元,由于蔬菜价格的波动,种地的年收入在两三万至十几万不等。另外,村民也可以在自家农闲时去蔬菜批发市场打工,或去种地多的人家帮工,打工的收入平均每天80元,高的可达到200-300元。
村里的经济问题基本是散户经济所反映出的问题。具体为:1、由于没有合作社等集体组织,村民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耕作有一定的盲目性,种植的蔬菜种类时常跟风市场,价格波动很大,常常出现“谷贱伤农”的情况。2、村里的土地经过二三十年的耕作,在几乎没有休耕情况下,地力已经严重透支,全靠化肥和有机肥在维持产量。3、在散户经济中政府不容易进行监管,加之产销机制不完善,不能做到农产品优质优价,所以在蔬菜种植过程中农药使用不规范情况时有发生。4.对于通过土地流转发展合作社的设想,村民的意见不甚统一。年纪大一点村民原意实行合作社,他们认为到合作社打工有工资,年底有分红,不用操心就能实现“旱涝保收”;而一些年轻的、比较会经营的村民则认为个体种植的收入比入社高,所以不希望实行合作社。
二是乡村发展缺少整体及长远规划。
现在村里的问题整治基本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甚至完全等、靠国家的政策。比如,国家推进乡村卫生整治,那么就设置垃圾箱,进行垃圾统一处理;国家进行卫生城市创建,那么就改造村里的道路,解决乱搭乱建问题。乡村发展缺乏主动性,基本没有对自身发展的思考,更没有结合乡村情况进行的长远规划。
三是党建工作有待加强。
十八大以来,国家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这在引导规范人民的行为、充实人民的价值内涵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在农村,村民对党员的认同度普遍偏低,对国家大事和社会公益事业基本保持“事不关己”的态度。这表明农村的党建工作亟待加强,特别需要优秀的党员干部来到村民当中,以增加大家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四是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待丰富
现在年味越来越淡了,在我的家乡尤其如此。有不少村民大年三十还在地里干活儿,过年就是吃饭时多炒两个菜,敷衍式地出门拜拜年。说心里话,我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因为这一方面反映了大家努力“过日子”的精气神儿,可是另一方面不禁让人疑问:过年这样重大的节日都不重视,那么大家对其他文化活动还重视吗?对传统文化还重视吗?村民的精神生活是否早已贫瘠?
五是乡村教育需要提高“软实力”
由于国家的好政策和村民的辛勤劳作,村里早已解决了温饱问题,上学读书的重要性也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同。村民在教育方面都舍得花钱,纷纷把孩子送到镇上或城里好一点的学校,也会给孩子报名村子里或镇上的兴趣班或辅导班。但是由于大家文化水平的限制,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更是缺乏,孩子从父母或家庭中获得的教育引导很有限,有时候还会受到错误的影响。大部分家长认为只要把孩子送到条件好的学校就尽到父母的责任,很少与老师主动联系,更不会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而现在的孩子几乎每人都有手机,在缺乏父母有效引导的情况下很容易耽误学业甚至误入歧途。所以在农村加强父母如何教育子女的培训比改善学校的物质条件更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三、对策和建议
(一)乡村经济
发展集体经济,把土地进行流转,实行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创建品牌,实现农超对接,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具体实施过程可以先把一部分人的土地进行流转,一方面积累集体种植的经验,由小及大地扩大规模,另一方面可以让大家看到集体经济的优势,提高入社积极性。
(二)乡村规划。
国家进行自上而下的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在县镇村进行具体的产业布局,同时加大对农村管理人才的输入,在村委会设置长期的公务员岗位,提高其工资待遇,严格选拔条件,以期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提高乡村发展的科学性和主动性。
(三)乡村党建
加强对乡村党支部的建设,加大对党员的教育培训力度,扩大对优秀党员干部的事迹宣传,努力让每一个乡村都有优秀党员的身影,让每个村的群众都切实感受到党员的奉献与担当。
(四)乡村文化教育
首先,在村里设置“文化大讲堂”,让学校的老师或者专家学者定期为村民授课,开展教育、科技、文化、哲学等方面的讲座,引起大家对文化教育等人文知识的重视和兴趣;其次,向村民的手机推送相关的视频讲座及电子书;最后开通微信公众号,加强村民之间、村民与学校老师、村民与专家学者之间的交流,让村民遇到的困难能及时有效地解决。
总之,通过国家扶持和自身的努力,乡村的经济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经济发展潜力明显不足,迫切需要进行整体的规划引导。同时相对于物质生活,乡村的教育及精神文化生活已经落后城市太多,需要国家给予特别重视。